長沙縣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深入推進法治創新與實踐,讓星沙大地成為先進制造業成長沃土。
湖南法治報通訊員 盛磊
園區大道上,一排排高大氣派的挖掘機列隊待運;智能產房內,一臺臺焊接機器人揮舞“鐵臂”忙著作業,星沙大地處處涌動著上項目、抓產業、謀發展的熱潮。
高品質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硬實力”和“軟環境”的綜合體現,是宜業宜居城市的吸引力、競爭力,更是創造力和驅動力。
近年來,長沙縣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深入推進法治創新與實踐,為各類市場主體筑好法治“鳳巢”,護航企業發展壯大。
近日,筆者走訪長沙縣的企業、園區,從雙向奔赴的故事里,從厚愛嚴管的善意里,從以“優”解“憂”的速度里,感受其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力度和溫度。
護企創新,打造堅強法治“護盾”
湖南工業看長沙,長沙工業看星沙。
長沙縣,作為長沙東部開放型經濟走廊的核心地區,一直是長沙乃至全省重要的制造業高地,一批智能化制造業集群正在加速向世界一流邁進。
有著“工程機械之都”稱號的長沙縣已成為世界三大工程機械產業集聚地之一。數據顯示,長沙縣工程機械總產值約占全國的33%,全球的8.5%,產品覆蓋180個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多的“長沙造”工程機械從湘水之畔發往全國、走向世界。
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立足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
殷殷囑托,激蕩起三湘四水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長沙縣委常委、縣委政法委書記伍玉聯介紹,近年來,長沙縣始終堅持把知識產權作為推動創新驅動的根本保障和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核心要素。
制度有保障。長沙縣立足自身優勢,主動作為,出臺《長沙縣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強縣示范縣工作方案(2022—2025年)》《長沙縣政法系統“三高四新·法治護航”三項專項行動(2024—2026年)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
舉措很務實。縣委政法委牽頭統籌,建立法治護企工作站,成立知識產權專業辦案團隊,開展優化營商環境企業權益保障專項行動,出臺26條措施,推出案件速裁、“除蟲護花”、執行攻堅、法治體檢等一系列便民利企司法服務。
成果很顯著。2023年,長沙縣共破獲涉企案件45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51人,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3800余萬元。
長沙縣某科技公司是湖南自貿區(長沙片區)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0年,該公司前資深銷售員與幾名技術員工,在明知違反保守商業秘密要求的情況下,通過內外勾結方式,以手機拍照、U盤拷貝、原圖修改等手段竊取公司核心機密,并以技術入股方式共同經營一家新公司,用于制造銷售同類設備,造成該公司經濟損失150萬余元。
案發后,長沙縣政法系統高度重視,縣檢察院提前介入引導案件偵查、取證;縣公安局成立專案組,由經偵大隊牽頭快速偵破案件,抓獲6名犯罪嫌疑人;縣法院快審精辦,幫助被害單位挽回損失百余萬元。
結案后,縣委政法委還組織政法單位走訪該企業,就商業秘密保護內控制度落實、審批流程、研發人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針對性建議,并為企業員工授課普法,幫助提升依法治企能力。
“近年來,我們持續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新興產業領域的知識產權綜合保護力度,為企業創新鑄牢法治‘護盾’。”長沙縣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劉波表示,該縣認真落實上級要求,以企業群眾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幫助企業排憂解難,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發展中的難點堵點,努力打造公平誠信的一流市場環境、規范高效的一流執法環境、便捷貼心的一流服務環境、創新發展的一流法治環境,助力全縣高質量發展。
破解執行難,打通公平正義“最后一公里”
三十余名執行干警,九個執行團隊,奔赴十多個省份,查封扣押百余臺設施設備。
今年以來,長沙縣法院執行局選派精干力量組建9個專項執行團隊,先后奔赴福建、廣東、浙江、貴州、河北、山東、甘肅、青海、新疆等地開展涉工程機械行業專項執行行動。
經過執行干警三個月的不懈努力,共查封混泥土攪拌站2處、扣押包括118臺重型卡車、28臺攪拌機、20臺旋挖鉆機、8臺泵車、6臺挖掘機等在內的工程機械設備共計235臺。
跋山涉水,千里追蹤,是涉工程機械行業案件執行工作的常態。
作為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長沙縣擁有5家全球工程機械50強企業。由于大型工程機械售價動輒數百萬元,常常以融資租賃、貸款銷售、分期付款等方式實現,拒還購買、租賃工程車欠款,惡意藏匿轉移工程車輛的情況時有發生,由此產生了很多糾紛。
執行事關公平正義“最后一公里”,事關人民群眾對司法的信任感和滿意度。
為破解執行難,長沙縣法院優化涉工程機械企業案件立、審、保、執全流程管理,確保簡案快審、繁案精審;與全國200個縣區市簽訂《縣域知識產權保護跨區域協作協議》,解決跨區域協調問題;面向社會公開執行干警微信號,有效暢通溝通渠道。
僅2023年,長沙縣法院就組織開展多次專項集中攻堅執行行動,扣押各類工程機械設備300余臺,為工程機械企業挽回損失4.55億元。
窗口前移,打出司法服務“組合拳”
近年來,長沙縣受理的工程機械企業案件年增長速度達到50%,企業司法需求旺盛。針對這一現狀,長沙縣堅持靠前服務,采取多元解紛機制,打出司法服務“組合拳”。
2023年9月7日,長沙縣將法治護企工作站搬進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減輕企業訴累。
長沙縣山河智能法治護企工作站特邀調解員靠前服務,幫助企業線下解紛。
因拖欠租金遲遲不給,今年3月,山河智能公司將甘肅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支付機械設備租金及利息。
立案后,工作站特邀調解員歐陽歡立馬聯系了甘肅某公司負責人。“我不是不想還錢,確實是資金周轉困難。現在公司正在抓緊生產趕單,拿到了貨款立馬還錢。”電話那頭,被告無奈回復。
山河智能公司法務部負責人則表示:“每一筆回款對公司的發展都至關重要。”
一邊是被告確有苦衷,一邊是原告權益被侵犯。“不能因為一起糾紛,讓兩家公司都發展受阻。”經歐陽歡耐心調解,雙方各讓一步,采取分期還款方案,最終雙方達成和解。
?據介紹,該工作站采用“特邀調解常駐+法院司法確認”模式,在訴前,通過整合線上線下資源、信息共享等方式,既可幫助企業快速實現平臺受案、在線調解、實時確權,又能第一時間實地與企業保持充分溝通,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園區。
該工作站成立運行一年以來,已成功調解各類案件200余件,訴訟標的過億元,平均調解時間僅28天,為當事人節約訴訟費用近30萬元。
一方面,已有的糾紛高效化解;另一方面,面對企業可能存在的風險,政法機關還紛紛主動上門服務,營造暖企發展環境。
長沙縣檢察院構建“檢園共商”+ “檢企共建”服務模式,建立駐自貿區知識產權服務站和星檢“e”站,與重點產業園區建立常態聯系;與山河智能等多家企業簽訂共建協議,選聘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擔任企業檢察聯絡員,實現雙向對接。
長沙縣公安局創新“園區警務”,建立企業治安隱患排查檔案,實施群防群治聯席會議制度,打造“家門口的警務超市”,特別是通過“三所一庭”(派出所、司法所、律所、法庭)聯動工作機制,化解重復糾紛警情,有效維護園區和諧穩定。
長沙縣司法局先后在藍思科技廠區、海吉星市場、中南汽車世界成立公共法律服務點,為企業提供“零距離”司法服務;組建27個法律服務團,聯系70家企業、14個商(協)會,常態化開展“法治體檢”;建立涉外法律服務資源數據庫,有針對性地為外貿企業提供風險評估、法律咨詢等免費服務;強化涉企行政爭議實質化解,2023年辦結涉企行政復議案件29件。
“當下,長沙縣正從‘工程機械之都’邁向‘智造之城’,而健全的法治,是經濟高質量發展最根本、最穩定、最長久的保障。”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付旭明說,在實現“率先打造‘三個高地’,全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先行區”的征途中,長沙縣將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保障企業安心經營、專心創業,讓星沙大地成為先進制造業成長沃土。
責編:樊芳
一審:樊芳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